第二百三十六节昌化堡
此地是昌化堡。器:无广告、全文字、更自从第一次环绕全岛航行之后,昌化作为第一个驻外的独立堡垒,已经扩建了几次。从原先一个简陋的设防碉堡扩展成了一个小型的海岸棱堡,猎猎飘扬的启明星旗下,棱堡上的一n24磅海军加农炮控制着昌化的海上n户三家港。
在棱堡外不到一公里之外,靠近昌化江的海滨荒原上,用木栅和带刺速生植物圈起了一篇很大的荒地,建起了成排的牲口棚圈。此地就是昌化牧场――目前临高使用的主要畜力和rou食牲畜的来源地。
农委会在这里的海滨牧场上大量饲养有名的昌化羊。牛则由当地的黎民供应。吴南海和杨宝贵多次到昌化牧场来视察和指导工作,不断的扩大养殖业的规模。特别是杨宝贵在当地使用昌化羊作为母本,利用冷冻jing子繁殖了良种羊。农委会也在这里大量播种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牧草。
在农委会的努力下,现在昌化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活羊和牛只运往临高。
在昌化牧场外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定期集市,黎民每月初一十五到这里来jiāo易各种土产:用牛、棉布、鹿rou鹿皮、木棉和皂角豆换回食盐、小五金、白糖和各种日用杂货。其他时间,昌化堡还派出流动贸易商队,深入昌化内地进行贸易。
从临高运来的大量杂货刺ji了黎民的消费**――比起过去只有一个背筐,所卖得不过是些食盐、五金件,价格上又是买死人卖死人的商贩,澳洲人提供的商品种类繁多,质量上乘,价格又便宜得多。
黎民虽然不蓄金银,但是山里土产众多,只要huā力气,到处都是澳洲人愿意jiāo换的土产。要不是企划院不愿意一下就让昌化的大小鹿类绝种,限制每个月的收购数量,黎民大概早把当地的鹿全杀光了。
这样的jiāo易当然破坏了当地一些百姓的生计,不过建设和运营昌化堡需要大量的人力,这些失业人口很快就被昌化堡雇佣了。虽然有些人心存怨恨,但是谁也没胆子去招惹荷枪实弹,还架着大炮的“髡贼”。
除了和黎民进行易货贸易,李海平还按照工业部n的指示,雇佣了大量的当地民工开采石英砂,供应临高的玻璃工业。
随着昌化堡雇佣的人愈来愈多,指挥官李海平从雇佣的人中挑选了一部分丁壮,组成了一支五十人的“团练”,装备了砍刀和标准矛,用来保卫牧场的安全。
至于本地的官府,对髡贼的一举一动视若无睹――当然,就算他们想有所作为,也无能为力。在昌化,大明的存在感是相当薄弱的。
这样的和平局面一直维持到夏季觉醒战役:一个海兵连和三n12磅山地榴弹炮在三家港登陆,随后在昌化堡组织的“带路党”――昌化堡团练的带领下迅速开到了昌化县城下。县里代理县政的典史毫不犹豫的开城投降,至于城外的千户所,尽管一度集中军户中的丁壮备战,但是当海兵们推出大炮,刚放了一炮卫所士兵们就四散溃逃了,李海平指挥海兵们一个冲锋就拿下了千户所,余下的人全部束手就擒,双方伤亡均为零。
昌化的汉族人口极少,除了千户所里有几个军官地主之外,没有称得上豪绅的势力,因为村落少,黎区多,一般土匪没有活动空间,琼北治安战期间这里一直很平静,没发生武装冲突。属于和平接管的典型。
尽管占领了县城,但是元老院在当地的统治机构一直没有进入昌化县城――“护理昌化县印”的原昌化典史依然在破破烂烂的县衙里。倒不是要刻意保持大明的名分,实在是整个昌化县城里实在没什么元老们看得上的建筑。与其待在什么基础设施也没有的县城里,不如待在环境好得多的昌化堡里。
几个月前,由临高派遣来得联合工作小组到昌化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,登记了户口,测绘了地形和城镇,绘制了土地清册,亦少不得抓了一批人,杀了若干人。把当地的土地、人口和资源全部掌握到手里。
在经过一番“整肃”之后,元老院成了整个昌化县的主人。六百多户编户百姓和同样数量的隐户全部归于元老院的统治。成为随时驱使的劳动力。
昌化由于人口少,经济几乎没有。尽管自然资源丰富,但是眼下无力开发。即没有多少军事事务也没什么民政事务需要管理,所以派来主持县政兼任昌化堡指挥官的是孔令洋,孔令洋不是伏bo军的军官,而是在农委会工作的地道农技员,由他出任昌化堡指挥官说明了元老院对此地的定位。
孔令洋是农委会里的畜牧口的一员“大将”。他和杨宝贵算半个同行。同样是当兽医出身,后来在育种站工作。尽管从学历到工作经验,他都很拿得出手,当初还为穿越集团搞来了畜牧兽医站的全套专业工具和各种种蛋、良种的jing液,但是d日之后,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农委会很低调的协助杨贵宝搞畜牧工作,不愿意显出自己太“专业”了,以免自己一下被定格在“技术人员”这个角sè上。以他在旧时空的切身经验,当个“技术人员”远没有当个“行政人员”发迹快。
杨宝贵现在在元老院里声名鹊起,每次执委会召开农业问题的扩大会议,他都要出席,的确很风光,但是最终他会把自己定格为“总兽医师”这种角sè上――他孔令洋的志向可不在于此。
几个月前他被派遣到昌化担任驻县办主任兼昌化堡指挥官,让他觉得在仕途上终于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。虽说这次任命主要是出于他的专业技能――企划院现在无力对昌化进行深度开发,对本地的定位是以农业、畜牧养殖业为主,辅佐少量的自然资源采集。
这样一来,在选择昌化的县办主任的时候,自己主动报名,有农业、畜牧业技能,又不是农委会和天地会的关键xing人物的孔令洋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了,何况他好歹也当过公务员,对行政运作有些了解的。
昌化的地位,当然比不上刘翔等人管理的琼北的大县城,但是好歹全县也有一千来户人家,一万不到的人口,有一个加强排的海兵和一个刚刚组建起来的国民军县警备连――原来的昌化堡团练。虽说号称是连,但是眼下只有五十多人,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充实起来。
各县组建的国民军警备连兵员大多是就地征募来得,目前只是应急的需要。等各县的局面稳定,移民大量到达之后,训练总监部就将对所有的国民军县警备连进行调整和轮训。按照方案,每个连里都是一部分人当地服役,一部分人异地服役。
此时,在棱堡中主塔楼的顶部大厅里,正在举行小型的宴会,欢迎刚刚乘船到来的总参政治处的魏爱文少校、慕敏和方敬涵等一行人。
桌子上,热气腾腾的摆着十多道菜肴,都是本地的菜园、畜栏和渔船提供的,最显眼的满满一大盘烤羊rou串,撒上了芝麻、孜然和辣椒,烤得喷香。虽说在炎热的夏季昌化吃这道菜未免有些让人难以下咽,但是对于严重匮乏rou食,消耗量又大的元老们来说,气候不会影响胃口。
屋子里没有制冷设备,也没有冰块,不过这里邻近海边,又在三层楼上,窗户敞开,海风舒爽。加上大量在水井里镇得冰凉的清凉饮料,几个人吃得热汗淋漓,大呼痛快
除了慕敏吃得稍少之外,魏爱文等人胡吃海塞,不一会桌子上就堆满了串rou的竹签和许多格瓦斯、大米啤酒的瓶子。
孔令洋并不怎么吃菜――此地食品供应丰富,他是极少数天天有rou吃的元老。孔令洋是个戴方框眼镜的胖子,穿着一身临高制造的棉布夏季作训服,一边用o巾擦汗,一边招呼大家吃喝。
“老孔,你这里的条件真不错啊。”魏爱文终于吃得差不多了,他腆着肚子,一边剔牙一边赞叹道。
“那里,还不是元老院、执委会领导的好……”孔令洋避免说文总和督公的名字,以免有太鲜明的个人sè彩。切忌局势未明之前就随意站队,这是孔令洋五年多公务员生活带来的经验教训之一。
“你就别来这套虚得了。”魏爱文嘿嘿的笑了笑,“近水楼台先得月,我们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。”他打着饱嗝,问其他人:“下面我们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吧?”
慕敏点点头:“我也吃饱了,正好谈事。”
方敬涵等人自然也没什么意见――每个人都吃得快撑住了。
孔令洋连连点头:“好照人把桌子上的残羹剩菜收拾掉,准备好茶水和纸张文具。他猜测,这次突然到来的“中央来人”,多半和当地的黎族事务有关。
……
此地是昌化堡。器:无广告、全文字、更自从第一次环绕全岛航行之后,昌化作为第一个驻外的独立堡垒,已经扩建了几次。从原先一个简陋的设防碉堡扩展成了一个小型的海岸棱堡,猎猎飘扬的启明星旗下,棱堡上的一n24磅海军加农炮控制着昌化的海上n户三家港。
在棱堡外不到一公里之外,靠近昌化江的海滨荒原上,用木栅和带刺速生植物圈起了一篇很大的荒地,建起了成排的牲口棚圈。此地就是昌化牧场――目前临高使用的主要畜力和rou食牲畜的来源地。
农委会在这里的海滨牧场上大量饲养有名的昌化羊。牛则由当地的黎民供应。吴南海和杨宝贵多次到昌化牧场来视察和指导工作,不断的扩大养殖业的规模。特别是杨宝贵在当地使用昌化羊作为母本,利用冷冻jing子繁殖了良种羊。农委会也在这里大量播种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优质牧草。
在农委会的努力下,现在昌化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活羊和牛只运往临高。
在昌化牧场外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定期集市,黎民每月初一十五到这里来jiāo易各种土产:用牛、棉布、鹿rou鹿皮、木棉和皂角豆换回食盐、小五金、白糖和各种日用杂货。其他时间,昌化堡还派出流动贸易商队,深入昌化内地进行贸易。
从临高运来的大量杂货刺ji了黎民的消费**――比起过去只有一个背筐,所卖得不过是些食盐、五金件,价格上又是买死人卖死人的商贩,澳洲人提供的商品种类繁多,质量上乘,价格又便宜得多。
黎民虽然不蓄金银,但是山里土产众多,只要huā力气,到处都是澳洲人愿意jiāo换的土产。要不是企划院不愿意一下就让昌化的大小鹿类绝种,限制每个月的收购数量,黎民大概早把当地的鹿全杀光了。
这样的jiāo易当然破坏了当地一些百姓的生计,不过建设和运营昌化堡需要大量的人力,这些失业人口很快就被昌化堡雇佣了。虽然有些人心存怨恨,但是谁也没胆子去招惹荷枪实弹,还架着大炮的“髡贼”。
除了和黎民进行易货贸易,李海平还按照工业部n的指示,雇佣了大量的当地民工开采石英砂,供应临高的玻璃工业。
随着昌化堡雇佣的人愈来愈多,指挥官李海平从雇佣的人中挑选了一部分丁壮,组成了一支五十人的“团练”,装备了砍刀和标准矛,用来保卫牧场的安全。
至于本地的官府,对髡贼的一举一动视若无睹――当然,就算他们想有所作为,也无能为力。在昌化,大明的存在感是相当薄弱的。
这样的和平局面一直维持到夏季觉醒战役:一个海兵连和三n12磅山地榴弹炮在三家港登陆,随后在昌化堡组织的“带路党”――昌化堡团练的带领下迅速开到了昌化县城下。县里代理县政的典史毫不犹豫的开城投降,至于城外的千户所,尽管一度集中军户中的丁壮备战,但是当海兵们推出大炮,刚放了一炮卫所士兵们就四散溃逃了,李海平指挥海兵们一个冲锋就拿下了千户所,余下的人全部束手就擒,双方伤亡均为零。
昌化的汉族人口极少,除了千户所里有几个军官地主之外,没有称得上豪绅的势力,因为村落少,黎区多,一般土匪没有活动空间,琼北治安战期间这里一直很平静,没发生武装冲突。属于和平接管的典型。
尽管占领了县城,但是元老院在当地的统治机构一直没有进入昌化县城――“护理昌化县印”的原昌化典史依然在破破烂烂的县衙里。倒不是要刻意保持大明的名分,实在是整个昌化县城里实在没什么元老们看得上的建筑。与其待在什么基础设施也没有的县城里,不如待在环境好得多的昌化堡里。
几个月前,由临高派遣来得联合工作小组到昌化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,登记了户口,测绘了地形和城镇,绘制了土地清册,亦少不得抓了一批人,杀了若干人。把当地的土地、人口和资源全部掌握到手里。
在经过一番“整肃”之后,元老院成了整个昌化县的主人。六百多户编户百姓和同样数量的隐户全部归于元老院的统治。成为随时驱使的劳动力。
昌化由于人口少,经济几乎没有。尽管自然资源丰富,但是眼下无力开发。即没有多少军事事务也没什么民政事务需要管理,所以派来主持县政兼任昌化堡指挥官的是孔令洋,孔令洋不是伏bo军的军官,而是在农委会工作的地道农技员,由他出任昌化堡指挥官说明了元老院对此地的定位。
孔令洋是农委会里的畜牧口的一员“大将”。他和杨宝贵算半个同行。同样是当兽医出身,后来在育种站工作。尽管从学历到工作经验,他都很拿得出手,当初还为穿越集团搞来了畜牧兽医站的全套专业工具和各种种蛋、良种的jing液,但是d日之后,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农委会很低调的协助杨贵宝搞畜牧工作,不愿意显出自己太“专业”了,以免自己一下被定格在“技术人员”这个角sè上。以他在旧时空的切身经验,当个“技术人员”远没有当个“行政人员”发迹快。
杨宝贵现在在元老院里声名鹊起,每次执委会召开农业问题的扩大会议,他都要出席,的确很风光,但是最终他会把自己定格为“总兽医师”这种角sè上――他孔令洋的志向可不在于此。
几个月前他被派遣到昌化担任驻县办主任兼昌化堡指挥官,让他觉得在仕途上终于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。虽说这次任命主要是出于他的专业技能――企划院现在无力对昌化进行深度开发,对本地的定位是以农业、畜牧养殖业为主,辅佐少量的自然资源采集。
这样一来,在选择昌化的县办主任的时候,自己主动报名,有农业、畜牧业技能,又不是农委会和天地会的关键xing人物的孔令洋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了,何况他好歹也当过公务员,对行政运作有些了解的。
昌化的地位,当然比不上刘翔等人管理的琼北的大县城,但是好歹全县也有一千来户人家,一万不到的人口,有一个加强排的海兵和一个刚刚组建起来的国民军县警备连――原来的昌化堡团练。虽说号称是连,但是眼下只有五十多人,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充实起来。
各县组建的国民军警备连兵员大多是就地征募来得,目前只是应急的需要。等各县的局面稳定,移民大量到达之后,训练总监部就将对所有的国民军县警备连进行调整和轮训。按照方案,每个连里都是一部分人当地服役,一部分人异地服役。
此时,在棱堡中主塔楼的顶部大厅里,正在举行小型的宴会,欢迎刚刚乘船到来的总参政治处的魏爱文少校、慕敏和方敬涵等一行人。
桌子上,热气腾腾的摆着十多道菜肴,都是本地的菜园、畜栏和渔船提供的,最显眼的满满一大盘烤羊rou串,撒上了芝麻、孜然和辣椒,烤得喷香。虽说在炎热的夏季昌化吃这道菜未免有些让人难以下咽,但是对于严重匮乏rou食,消耗量又大的元老们来说,气候不会影响胃口。
屋子里没有制冷设备,也没有冰块,不过这里邻近海边,又在三层楼上,窗户敞开,海风舒爽。加上大量在水井里镇得冰凉的清凉饮料,几个人吃得热汗淋漓,大呼痛快
除了慕敏吃得稍少之外,魏爱文等人胡吃海塞,不一会桌子上就堆满了串rou的竹签和许多格瓦斯、大米啤酒的瓶子。
孔令洋并不怎么吃菜――此地食品供应丰富,他是极少数天天有rou吃的元老。孔令洋是个戴方框眼镜的胖子,穿着一身临高制造的棉布夏季作训服,一边用o巾擦汗,一边招呼大家吃喝。
“老孔,你这里的条件真不错啊。”魏爱文终于吃得差不多了,他腆着肚子,一边剔牙一边赞叹道。
“那里,还不是元老院、执委会领导的好……”孔令洋避免说文总和督公的名字,以免有太鲜明的个人sè彩。切忌局势未明之前就随意站队,这是孔令洋五年多公务员生活带来的经验教训之一。
“你就别来这套虚得了。”魏爱文嘿嘿的笑了笑,“近水楼台先得月,我们又不是不通情理的人。”他打着饱嗝,问其他人:“下面我们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吧?”
慕敏点点头:“我也吃饱了,正好谈事。”
方敬涵等人自然也没什么意见――每个人都吃得快撑住了。
孔令洋连连点头:“好照人把桌子上的残羹剩菜收拾掉,准备好茶水和纸张文具。他猜测,这次突然到来的“中央来人”,多半和当地的黎族事务有关。
……